开元(中国)-开元(中国)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时间: 2021-10-06 11:10      点击:

为了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工作,提高论文撰写质量与规范化水平,根据《开元(中国)-开元(中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参照《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1-2006,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 整体要求

1.1类型

工学、艺术类专业主要为毕业设计;经济、管理、文学类主要为毕业论文。

1.2构成

毕业论文(设计)构成:封面、诚信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主体、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根据情况采用)。

1.3其他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至少应完成相当于A0的设计图纸1张,艺术类毕业设计图纸应不少于30张。

2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

2.1题目(体现在封面中)

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中文题目不超过25个字;英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2摘要与关键词

2.2.1 摘要

摘要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中文摘要一般为300~6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保持一致,在语法和用词上应准确无误,摘要页无需写出题目。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摘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论文的研究目的或意义、研究方法或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或研究结论,其中重点突出研究结果或研究结论。在叙述研究方法或过程、研究结果或结论时,避免主观性评价意见,避免对背景、目的、意义、概念和一般性(常识性)理论叙述过多。

2.2.2 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为3~5个,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关键词应集中体现论文主题,反映研究成果内涵,具有语义性,应在摘要中出现关键词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须采用能覆盖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2.3目录

目录须独立成页,按照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与正文标题一致。目录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标题、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及上述内容页码。如有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中。

2.4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正文字数要求:毕业论文不少于8000字(外语类不少于5000词),毕业设计字数不少于5000字,图表适中。绪论不超过1500字,结论不超过800字。

2.4.1 绪论

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来源、背景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外国内与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归纳出论文所要开展研究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注意绪论不能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2.4.2 正主体

正文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核心部分,要求论述正确、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流畅、公式图表清晰规范、数据真实可靠,公式推导和计算结果正确无误,无概念性和科学性错误。需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研究方法必须写的清楚易懂,并能解释实际操作流程。正文主体必须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论证、测试。

2.4.3 结论

结论作为正文的组成部分,是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成果的归纳总结,以准确、完整、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不标注引用文献。若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2.5 致谢

向指导老师致谢,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真诚表达,避免俗套。

2.6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原则上为近5年的文献数一般不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文献为主。对工科类设计,参考文献一般为10~12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2篇;对经管文类论文,参考文献一般为12~15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3篇。

2.7 附录(此项可根据情况采用)

附录是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附录放在论文最后,如不宜放在论文后面时可单独装订,与论文一起保存。

3 排版要求

3.1 书写及装订

毕业论文(设计)必须使用office 2010 (Word)及以上版本,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编排。使用A4纸张,单面打印装订线1cm,位置:左

3.2  页面设置

3.2.1 页边距

3.5cm、下3cm、左3cm、右3cm、页眉2cm、页脚2cm

3.2.2页眉

工学类、艺术类内容为“黑龙江工商学院毕业设计”。经管类、外语类内容为“开元(中国)-开元(中国)毕业论文”。字体均采用宋体小五号字体居中页眉、页脚各2cm下划线为双横线(上粗下细,1.5磅)与正文分隔,长度为贯穿左右边距。

3.2.3 页码

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放置,不设下划线。中、英文摘要和目录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号字单独编排。正文至附录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宋体字体小五号字号连续编排。

3.2.4  字体字号

各级标题及正文内容的字体字号要求1。

1  字体字号要求

一级标题(章)

居中对齐,黑体三号字

段前、后各1,行间距1.5

二级标题(节)

缩进2字符,黑体小三号字

段前、后各0.5,行间距1.5

三级标题(条)

缩进2字符,黑体四号字

段前、后各0.5,行间距1.5

四级标题(款)

缩进2字符,黑体小四号字

段前、后各0.5,行间距1.5

正文内容

两端对齐,宋体小四号字,所有文字的字间距均为标准。

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1.5

3.3 摘要与关键词

毕业论文的摘要,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撰写。两种文字的摘要在内容上应完全一致。中英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中文摘要包括:摘要、摘要正文和关键词。摘要标题字体为黑体三号,居中对齐,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段前、后各1。摘要正文为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两个字符,行间距1.5倍。

关键词应在摘要正文下空一行顶格位置,小4号宋体,加粗。空2格后输入关键词语,每一个关键词语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语标点符号。

英文摘要内容及关键词须与中文摘要一致,要做到语法正确,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英文一律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注意英文排版保持每行的字词间距均衡。

3.4 目录

目录应包括中英文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目录应编排到三级目录,工学类、外语类(如:1……、1.1……、1.1.1 ……)经管类艺术类(如:……、(一)……、1.……)。目录应为自动生成,目录内容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排版时要求“目录”两字为黑体三号字,间隔两个汉字字符,居中对齐,段前、后各1。目录中一级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二、三级标题相对前级标题缩进2个字符,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英文与阿拉伯数字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目录行距为固定值22磅。

3.5正文

3.5.1 章节和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结束后应另起一页。各章节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各级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3.5.2 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示例见表2。

2  正文层次示例

工科

非工科

题目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

1××××

□□1.1××××

□□1.1.1××××

□□1.1.1.1××××

□□××××××××

□□1)××××

□□××××××××

绪论

□□×××××××

一、××××

□□(一) ××××

□□1.××××

□□×××××××

□□1)××××

□□×××××××

□□①××××××

注: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3.5.3 图、表

1)插图

论文中的图一般分为线条图和照片图。线条图又可分为工程图、坐标图、框图和电气线路图,工程图和电气线路图的绘制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使用专业绘图软件。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突出主题,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插图中如有文字,设置为小五号宋体。插图缩放时,其内部文字不得大于论文正文字体。                      

文章中的插图一律通栏摆放,居中对齐。两侧不能有文字,每个插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题置于图下居中放置。全文插图以章为单位进行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图的序号,格式为“图1-1 ××”,图名与图号间空一格,采用五号宋体加粗格式。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

插图与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分在两页。如遇插图时页面空间不够导致分页显示时,可将插图后面的文字串至插图前面,将插图移到次页顶格处。

2)插表

表格要通栏摆放,采用标准三线表形式(不加左、右边线,只留表格上下横线以及标题行下框线,上下横线1.5磅,标题行下框线0.75磅)。每个表格均应有表头(由表序号和表名组成),置于表上并居中放置。表头采用五号宋体加粗居中格式,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内字体为五号宋体。全文表格以章为单位进行编号,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格式为“表1-1 ××”,表序号与表名之间空一格。

整个表格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格的格内加“—”字线(占两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说明结尾不加标点。

经管类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采用五号宋体加粗居左格式。

3.5.4 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945”,不能写成“9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3.5.5 数字

毕业论文(设计)中出现数字,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21年不能写成21年。

3.5.6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论文中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3.5.7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设”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书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不是所有的公式都要编序号,只有那些在以后的叙述中,运算和推导中涉及到的式子才编序号。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或“由公式(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3.6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但不加章号。标题字体为黑体三号居中,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段前、后各1。结论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母和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为1.5倍。

3.7 致谢

标题字体为黑体三号居中,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段前、后各1行。正文文字为宋体小四号字,文字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行距为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3.8 参考文献

3.8.1 文献标识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中必须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顺序用小五号字体标识,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上标),如:××××[1]×××××[4,5]×××××[6-8]。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为区别正文,书写时整体缩进两格(首行相对正文缩进四格),采用楷体五号字书写,引文头尾处不必再加引号。

3.8.2 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三号字居中,段前、后各1。参考文献采用宋体小四号,标点符号使用英文状态下半角格式,字母和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为1.5倍行间距。

参考文献应按毕业论文(设计)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 ]”,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参考文献的书写录入必须严格执行文献录入国家标准GB/T7714-2015录入文献必须注意:何处使用”、何处使用“,”、何处使用“:”哪类文献标注出版地,哪类文献不标注出版地,都有严格的规定。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J].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论文——[序号]□作者.文章名[C].出版单位,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其中:文献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前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超过3名作者的,3名以后的作者一律使用“,等”代替。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3.9 附录

附录1:××××××:小4号黑体,顶格,行距为1.5倍行距。

附录标题:三号黑体,居中,段前、后1行,行距为1.5倍行距。

附录正文文字为宋体小四号字,文字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行距为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4 附则

本规范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开元(中国)-开元(中国)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修订)》(黑工商院发〔2018〕77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