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招生宣传片:从“芯”出发,“智”造未来!
探索未知“信息”世界
砥砺前行“电气”四射
欢迎报考开元(中国)-开元(中国)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其中软件工程和电气工程专业是校级一流专业。
学院是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63人。设有华育兴业软件技术与应用产业学院、昆山丘钛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建有5大类50余个实验(实训)室、具有千余台计算机的公共机房和2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双向发力,形成“立足产业、多元培养、学思文创、融合产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政治清和、工作清廉、教风清正、学风清朗、文化清雅的育人文化。
△学生依托长三角(海安)产教融合园区,开展研学实践
△组织开展工业机器人仿真大赛
学院持续开展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并在全国机器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
选择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理由
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传承“对接企业、衔接行业、链接产业,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办学传统,与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推进专业集群化、课程融通化、队伍双师化、实践真实化,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批判思维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依托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智能制造行业资源,在长三角园区内高标准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聘请来自产业一线的优秀工程师讲授实训课程,保障了同学们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最真实的工作项目、实践应用和企业生产体系,历练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学习产出的“四融通”模式,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学院强调“万物互联”、知识融合、技能跨界,注重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融通、日常教学与学科竞赛融通、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通、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融通。建有专业科创协会和智能机器人队、机械创新队、“蓝桥杯”竞赛队等15个学科竞赛团队,广泛开展竞赛实践和人文素质教育,形成“时时有赛事、人人都参与、处处讲奋斗”的学竞赛氛围,彰显科创报国的志气、骨气、底气。
△师生可以在金工实训中心实打实、手把手的实践锻炼,也可以在校企共建的光学技术与图像处理实验室创新开展数控操作,这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工程意识,更是淬炼规范严谨、创新精神的精工品格最好的方式。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引领“学、思、文、创”思政育人特色: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双团队”建设,即以党员先锋团队建设引领教学团队建设,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推动课程思政,让育人成效与课程质量双向提升;德育为先、素质为重,形成“学、思、文、创”思政特色和“五清”育人文化,培育脚踏实地、敦本务实的学风教风校风。
△学生在哪里,教师党员就服务在哪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标杆就树在哪里
△学院大型团体操《强国有我 未来我来》,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院2023年招生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概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最早创办的工科专业之一,教学设施齐全,师资配备齐全,办学成绩斐然。
专业拥有综合实训室(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50余个,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鑫联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大数据、数据分析方向打造专业特色,并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办学优势。
【优势特色】本专业借助创新实践平台和合作企业,将企业级项目、教学科研项目、1+X证书培训项目转化为创新实践课程,将高水平教学成果转化为实训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蓝桥杯、数学建模等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近三年累计获奖近100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大数据、数据分析方向,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方法和工具解决工程问题,具备数据处理、持久化、分析和可视化的开发能力。培养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从事设计、研发、测试、运维与项目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科学基础知识解决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工程问题;能够运用大数据、数据分析技术和工程方法解决数据分析行业的工程问题。
2.能够运用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的方法、技术和工具,解决开发、部署与实施、管理与运维、测试的问题,并满足应用系统的技术需求。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工程领域等多学科背景团队中担任负责人或普通成员等角色,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4.能够结合文献研究和资料查询,将工程问题进行有效分解和明确表达,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能够获得大数据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职业前景】具备较强的数据建模、数据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运维能力,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取得项目经理、产品经理、ETL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等相关的职业和专业成就。
软件工程
【专业概况】软件工程专业是学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学院的核心建设专业、校级重点专业。专业拥有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果丰硕。专业拥有综合实训室(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70余个,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同时,依托长三角产教融合园区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的优势条件,联合东华软件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索尼数字产品(无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校企联合培养。
【优势特色】本专业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学院,依托典型软件服务企业,将企业级项目深度融合到课程体系中,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不间断的在“做中学、学中练、练中成”。借助行业内高级别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和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激发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能动性,形成了“知方法、懂框架、熟工具、会开发”的人才培养特色。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考取程序员、软件设计师、Java开发、Web开发等专业相关证书,毕业生凭借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在入职国内IT企业方面具有优势。
【培养目标】面向软件服务产业需求,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应用软件开发能力、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精神,能够适应软件工程新技术发展,能够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从事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销售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能够综合运用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主流前后端开发技术、主流开发框架和现代化开发工具解决Java开发、Web前端开发、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等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终身学习和适应岗位能力。
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科学研究的能力。
【职业前景】工作5年后,可从事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相关职业,并可获得软件开发领域多项专业成就,有跨界能力。
物联网工程
【专业概况】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服务面向信息行业,集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多学科宽口径专业。专业拥有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推进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产教融合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专业拥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室共30余个,与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等百余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充足保障。
【优势特色】专业实施“立足产业、多元培养、学思文创、融合产出”的培养模式,专业教育涵盖“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通过“智慧农业”、“智慧家居”、“智慧康养”等工程案例并设置1+X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培养“懂架构、会设计、能集成”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依托优质师资力量,借助高级别实验教学平台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各类双创活动和学科竞赛中成绩骄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测试、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专业意识,能够运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现代工具,解决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
2. 具有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岗位的工作。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体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策划能力,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适应角色转换。
4. 能够坚持终身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或行业锻炼,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变化。
【职业前景】能取得单片机开发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物联网运维工程师、物联网测试工程师、物联网技术支持工程师、物联网售前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相关的职业和专业成就。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概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师资配备齐全,2人获得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专业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40余个、专业实验室23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4个,还与海康威视电子有限公司、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为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学校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提供“学校+企业”的优质教学环境,为该专业集中打造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创新服务合作平台。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均在90%以上,稳居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在电气工程行业领域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优势特色】本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理论课程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专业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产性课程、企业工程案例、1+X课程,鼓励引导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契合度,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提前做好布局。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电气控制、设备运维等专业知识,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业配电、电控系统或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运行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具有运用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并用于发现、描述和分析电气设备制造、电控系统和配电系统等基础工程问题;
2.掌握独立完成电气工程相关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等实践能力;
3.具备选择与使用专业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并能够用于解决电气和控制系统的基本工程问题;
4.掌握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有效沟通与协调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理解职业道德、专业伦理与认知社会的责任,以及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职业前景】毕业后具备成为电气智能工程师、建筑弱电工程师、变频技术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等方面的能力,可以从事企业供配电设计、配电系统运维、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电气设备检修及安装调试、信息产业运营、工业自动化管理等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概况】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拥有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推进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产教融合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建有工程实践中心、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与丘钛微电子、中天集团、博众精工等3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优势特色】本专业依托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采用校企融合方式,实施“立足产业、多元培养、学思文创、融合产出”的培养模式,形成“会识图、懂结构、知设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路径。专业对口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机电装备制造业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兼顾长三角典型机电类型企业需求,广泛采用实践操作教学、项目设计教学和开放型实验,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职业准备充分,能够在智能机电装备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加工、装配、调试、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掌握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具备综合运用电子技术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智能测控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2.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行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后劲足。
【职业前景】工作5年后,能够在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机电工程师、机械设计师、机械加工工艺师、现场工程师、车间调度、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相关职业岗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概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学校最早创办的工科专业之一,历史悠久,教学设施齐全,师资配备齐全,办学成绩斐然。专业拥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实验室、综合实训室等实践场所40余个,与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智能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特别是智能图像信号处理、智能语音信号处理方面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融合企业资源,合理设置企业方向课和实训环节,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各类科创活动和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为载体,推行创新实践,深化实践育人,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科研道德、人文情怀等方面全面塑造学生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从事电子信息领域中系统和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创新意识,熟悉工程工具,具备判断、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管理;
4.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行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后劲足。
【职业前景】毕业后具备成为单片机开发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高级硬件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通信技术工程、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项目经理等方面的能力,并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项目运维、工程维护和创新研发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