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求知原本 崇德尚用
「问学正知 探究正理 践行正道 习练正用」
追求高尚 | 追求新知 | 追求实用
策划 | 大学生通讯社
编辑 | 新媒体一组
拍摄 | 王鸿嘉 吴宇浩
人物丨徐梦甜、奚琪铭、李上、赵雯静
正文共:3867 字 12 图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左传·定公十年》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论语 乡党》
人物:学生记者 奚琪铭
汉服,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衣冠,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4000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因此,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先秦时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进行表述。
人物:学生记者 奚琪铭
汉服的审美取向是与汉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相连的。古代汉服飘逸潇洒,尽显“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身着汉服,恢恢乎峨冠博带,款款矣锦衣罗裙,绅带香囊,轻纱蝉翼。
汉服的美,在于妙曼脱俗,体现着中国人倡导逍遥、追求玄远的精神内涵。上衣下裳相连的汉服,使身体藏而不露,尽显含蓄典雅、恢宏大度的气质和公平正直的民族美德。
宽大的袖口体现着天道之圆融,交领右衽,象征着地道之方正,身着汉服,提示人们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
人物:学生记者徐梦甜
汉服有着非常丰富的衣服种类,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配饰和款式,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制作工艺上有一些不同,但主体款式基本相同。汉服的“上衣下裳”、“交领右衽”、“宽衣广袖”、“系带隐扣”等形制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和审美意味。
站姿——
经立:正身、平视,两手相合(男士左手压右手,女士右手压左手),掩在袖子里,放在丹田和胸口之间,离胸口有一定的距离。
肃立:在经立的基础上,腰身微微弓曲,低头示敬。
坐行——
正坐: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腰身挺直。
端坐:保持腰身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臀部坐凳子三分之一的面积。
行走:在正规的礼仪场合下,双手如经立,正身、平视,按一定的节奏前行。
行礼——
颌首:正身经立,头微低身体微微弯曲。只用于长辈答谢晚辈行礼,以及祭祀礼仪中,手中有物品不便行礼的执事司仪等人员回礼之用。
拱手: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颇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行礼。
相见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三十度。正规场合,对朋友和平辈。
大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四十五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正规场合,对长辈和答谢宾客。
跪拜礼:直立,举手至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在地上,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重大礼仪场合拜见师长和神灵时使用此礼。
汉服迷穿着迴异于现代服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担负着历史和传统意义的服饰符号,与此相一致的是古人与之相并行的言语。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汉服”文化已与华夏民族的肤发与汉族儿女血脉相连,我们遥望祖先创造的辉煌成就,让那被斩断的华夏文明再绽新妍,现在,许多的年青人自发的为复兴“汉服”文化努力,许多的设计师已经开始着眼于“现代汉服”这方面的设计了,市面上也有一些“汉式时装”出现。
人物:学生记者 徐梦甜
送些形象被转移到现代社会,被重新雕刻和塑造了,它脱离于古代情境的时空背景,被汉服迷重新移植过来作为对于现代化"伟大英雄精神失落"的延缓剂。
人物:学生记者赵雯静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汉服迷对于传统文化的秩序是一种渴望接近并希望延续的,这是一种对于现代化浪潮下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纷然杂出等诸多问题在中国语境下的一种文化回应。
人物:学生记者 李上
因此,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来看,汉服只是个载体,其背后涉及到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体现着中华民族乐生、爱生的生活态度与情怀的文化精神,值得我们去深思、关注。
它是中华民族优雅、精致、高贵生活的见证。它曾经失落,现在是找回它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M]. 大连: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2] 冯泽民,齐志家.服装发展史教程[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3] 马胜亮.“服”以载道 汉服的文化内涵研究[硕士论文]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15.
[4]范树林.试论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艺术[D].保定:河北大学,2016.
[5]张冰娟.新媒介环境下中国礼乐文化的记忆认同及其建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07)
[6]师曾志,胡泳.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77.
[7]周星.本质主义的汉服言说和建构主义的文化实践—汉服运动的诉求、收获及瓶颈[J].民俗研究,2015(3).
“趣论”专栏:
“趣论”,用新媒体图文制作策划的理念,来阐述文化、科学的认知。同时,文字不拘泥于网络惯有的“短平”,而是以论文的表述方式进。每期通过介绍一个文化、科学认知,用图片、音频、视频、漫画等形式,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到图文策划会用论文检索研究,弘扬传统文化(科学精神)。
论文“有用”,图片“有趣”,学习“养成”,文化“传承”,探索新媒体习练的新模式,传递文化的“感同身受。